“时评类”作文写作指导及训练

时间:2025-01-20 08:37:34
“时评类”作文写作指导及训练[此文共5875字]

“时评类”作文写作指导及训练

上传: 温珍玉更新时间:2012-3-1 23:11:59

【写作指导】

“时评类”作文是一种新材料作文,这种作文选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题目材料,要求考生贴紧材料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在写作上,往往是以说理议论为主,要求针对时事热点话题展开分析,提出自己独到的认识见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时效性、说理性。2009年高考江西卷的“圆明园兽首拍卖”、辽宁卷的“明星代言”两道作文就属于“时评类”作文。这两道“时评类”作文题目的出现,赢得了社会舆论的一致好评。《新京报》评论认为,把时评的热点题目,重新拿来作为高考的作文题,就是期望唤起学生对时评这种文体的重视。高考作文对时事新闻的关注,正是期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参与和管理社会事务的意识和能力。一个对社会并不关心的人,很难写出让人叫好的时评文章;《西安晚报》发表评论称,今年的高考作文题,要求学生就客观真实的社会现象,去进行判断分析,阐述特定的价值理念与文化思想。有利于检阅多年来一直强调的素质教育,到底培养了学生怎样的公民精神,但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到这些年轻的中国公民是否心智成熟,在特定时代的社会洪流下,能否有着自己的独立价值与责任使命;《燕赵都市报》更认为,高考作文题,之所以都能引起强烈的社会关注,说到底,就是这种“国考”本身,既是一种人才选拔的工具,更应该是一种体现特定时代社会文化品格的表征。这背后,其实就包含着最深刻的文化意味,那就是在拷问我们的教育进行知识传授的时候,会不会陷于过度工具化与技术化的误区,是否能为这个时代培养出具有健康的文化价值观的现代公民。

“时评类”作文从本质上说,属于议论文体。在写法上应遵循一般议论文的写法,要有明确的观点、充分的论据、精炼的语言、合理的论证及严密的逻辑性。当然,由于“时评类”作文本身强烈的针对性、时效性,在谋篇立意时要确保“就事论事”,如2009年高考江西卷的写作,要切紧“蔡铭超高价拍下文物,事后又拒绝付款的行为”来阐述己见,不得延伸拓展,另立炉灶,否则就会出现离题或偏题问题;在选用材料上,要求选用富于时代性、思想性的典型素材,凸显出其鲜明的时效特征,如2009年高考辽宁卷的写作,就应围绕“明星代言”的相关的现象案例、前因后果来选材。在结构行文中,开头部分可以在简要介绍事件主体之后,即应用言简意赅、掷地有声的语言亮出自己观点。迅捷入题,耀人眼球,方能吸引读者,震撼人心。中间部分则应结合观点,剖析事件,开掘本质,辩证分析。如肯定蔡铭超的行为,文章中间部分就应联系蔡铭超行为的背景和意义作集中深透的论述,要围绕着赞扬这一行为来分析论述。结尾部分要呼应形头,收束总结,这样才能保证论述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文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09年8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其中“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的新规,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深思:批评教育,这一看似天经地义的教师权利,竟然到了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出面保护的地步?

对于《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这一新规,你有什么看法?请据此写成一篇文章。

要求:(1)必须写议论文;(2)题目自拟;(3)立意自定;(5)所写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

相关;(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点拨】

对于《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这一新规的评论,要切紧教育部对班主任批评权以法规的形式予以明确和强调来展开分析,阐述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一条法规的出台,竟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深思:批评教育,这一看似天经地义的教师权利,竟然到了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出面保护的地步?”,这确实是一种反常的现象。批评历来就是教育的一种方式,或可说是为人之师的天然责任,然而教育部的这一强调,反而有画蛇添足之嫌。沿果溯因,可以联想到当前的教育现实,不少学生在校期间是“老虎屁股——摸不得”,老师批评一下,动辄就有家长找上门理论,甚至以自杀、出走相威胁,更有甚者,出手打骂教师。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许多老师明哲保身,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睁只眼闭只眼,能忍则忍,能让则让,放任自流,更不要说行使批评教育的权利了。教育部出台这样的规定,可以看出是出于对现实的无奈之举,以至于出台政策来保障班主任的批评权,这至少说明问题的存在已经很普遍,到了不管不行的地步了。连一种最基本的教育方式,也需要教育部授权的话,那不啻是教育的悲哀,也折射出现在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的堕落,更说明了师生关系的紧张。老师连批评学生都不敢了,教育还怎么进行?质量如何保证?真的有些让人不敢深思。

而让人遗憾的还有,教育部的这个规定反而暴露出此规定的缺陷。现在国家明文规定“班主任有这个权利”,如果没有这样的政策,或许学生犯了错误,其他任课老师都能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而这样的政策一出台,反而让其他老师觉得批评学生超出了自己的管理权限,就不敢 “多管闲事”了。其结果是,强化了班主任一个人的批评教育权利,而弱化了其他老师的这种权利,这是得不偿失的。

批评作为一种常见的教育方式,适当运用是会有显著效果的。而我们总是容易走极端:要么对学生批评的同时伴着体罚,要么连正当的批评教育也不敢了。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才能真正让批评成为一种教育。而没必要强调、授权予某一类教育工作者有批评学生的特殊权利,而应该让所有的老师都明白:什么样的批评才是“适当的”的?迷信惩戒与体罚是应当摒弃的,而适应的惩戒与体罚却是必要的,而且是有艺术性的。

联系材料,辩证分析,沿果溯因,深思熟虑,我们就能够得到明确的立意启示。当然,800字左右的一篇文章,写作中切忌面面俱到,要尽可能选取自己感触最深、最有话说的一个角度来确定意旨:①从受教育者——学生角度来立意。可以从这一新规出台的背景角度切入,联系当前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批评教育学生竟然要用法规来强调,可以看出当前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已弱化到了足以让人忧虑的程度。②从教育者——班主任、非班主任角度来立意。对于班主任来说,拥有对学生的批评权力原本是天经地义的,而现在竟然要教育部来授权,可以看出在赏识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批评教育正面临越越萎缩的困境。对于非班主任教师而言,难道对学生的批评权已然成为班主任的专利?可以看出,这一新规本身就存在着弱化教师批评权的缺陷。③从新规本身内容角度来立意,“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什么样的批评才是“适当的”的?应该说,迷信惩戒与体罚是应当摒弃的,而适应的惩戒与体罚却是必要的,而且是有艺术性。可以从教育的艺术性来阐述自己对批评这一教育方式的认识。

【佳作示例一】

让“批评”指引学生的成长

王燕梅

教育部近日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 ……此处隐藏669个字……自然水到渠成。接下来的分析,则更体现出论述的深透性。“老师的批评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它能使学生成长”,“这几声责备、几句提醒、一个眼神,就很可能让迷途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分析并没有停留于浅显的层面,而是呈现出一种渐进式的深入态势,体现出作者出色的分析思辨能力。文章结尾,更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以一句“成长中摸索的我们,不拒绝任何一种促进成长的力量,哪怕是批评!”的热切呼吁来收束全篇。全文紧扣材料论述,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分析合理,收放自好,行文从容自然,结构严谨有序,不失为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

【核心亮点】

结构严谨,题旨鲜明。

【佳作示例二】

该出“手”时要出“手”

钟琪

教育部又下新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规定一下,首先骇倒的,或许不是学生,也不是老师,而是家长。诸多忧子忧女的家长兴许会愤然:“批评”不就是骂吗?我的孩子我都不敢骂你怎么敢骂?万一他心灵受到受到伤害怎么办?万一他承受不了怎么办?更有甚者,他们或许会联想到销声匿迹多年的体罚——教鞭、凳脚??

暂且不讨论这种想法的对错,且看看我们现如今的学生。

先看看中学生。眼下的“非主流”的潮流是一波一波,后浪推前浪:染黄毛的,化妆的,奇装异服的,纹身的??有多少中学生混在这潮流之中。近十年流行的网络游戏、小说在校园大行其道。网络的确用来学习了,——学“游戏升级”之法;小说也的确用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了,——增“恋爱、打架”之识。还有顶撞父母老师、不思上进、沉迷堕落的。的确,优秀的学生也有,但,真的,还多吗?

再说说人们曾经认为的纯洁、天真的小学生吧。记得有次和同学忆起小学时光,无意中,提起她读小学的堂弟,她说她堂弟告诉她他们学校近来流行谈恋爱。我是真真正正地无语了,

要知道,那只是四年级的孩子!放眼望去,现在的小学生,玩mp3、mp4的,早恋的,甚至抽烟、喝酒的,结成小黑帮的,一应俱全。

如果任其发展,将会怎样?不堪设想?的确,这设想谁作得出?所以,教育部制定相关规定迫在眉睫,该出手时就得出手;而现在,正是该出手的时候。

细看教育部的规定,不难发现其合理性和极富人性化的方面。规定上明确写着“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意即这种批评不是粗暴地骂。其实,即使是厉声骂几句,采用点激将法,浪子回头的同学将不难发现,正是那几句听来很不顺耳的,让自己脱离苦海,奔向新生。

俗语云:“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而教育现状是,许多教师想严,但严不起来;因为,有些地方的教育部门甚至规定教师不得批评学生,只可以鼓励学生,大部分学生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能骂。难道有谁的孩子在把手放在烧红的炉子上能不被烫伤吗?教育部的这一规定明显遵循了教育的规律,为老师实行全方位的教育提供了依据,能让教师合理地采取一定的方式教育学生,让学生健康成长。

如果还要形容我们是花,教师是园丁,那么任何人都没有权利指责教育部给园丁的那把剪子了。虽然剪子剪在我们身上会痛,但那并非对人身权利的侵犯;相反,那是为了让我们更完美地绽放。该出手时便出手,剪去枯枝败叶,方能塑得身形如花!

(指导教师:张东河)

【教师点评】

“该出‘手’时要出‘手’”,亮人眼目的标题,仿若平地一声断喝,震撼读者,发人深思。文章由教育部的这一新的举措入题,顺势交代产生的波及力,“首先骇倒的,或许不是学生,也不是老师,而是家长”——家长的愤然。但接下来的文字却对家长们这些想法的正错搁置不谈,转而对当前学生的现状作描述,沿果溯因,由表及里,探究教育部新规出台的背景。如此行文,波澜起伏,确有曲径通幽之效。文章后半部分的论述,因为有了前半部分的铺垫,自然显得入情入理。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教育部新规的出台正是适逢其时,“遵循了教育的规律,为老师实行全方位的教育提供了依据,能让教师合理地采取一定的方式教育学生,让学生健康成长”。结尾处再以抒情的笔触、比喻的句式,收束全篇。一篇好的议论文,除了要以理服人,还要力争以情感人。本篇文章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核心亮点】

情理结合,切中时弊。

【佳作示例三】

批评教育不为过

朱圣淋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所引发的讨论我觉得实在无聊,班主任对学生批评教育是一个老师所应履行的职责,并不为过。

近年来,一些教育方面的新思潮影响了无数的学生、家长、老师,传统的教育观念似乎已经不合时宜;然而,我认为,新观念与旧观念之间并没有什么绝对的对与错,一味崇尚新事物或泥古不化都是不正确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那些年龄尚浅、还未能够深明事理的学生呢?那是不是就能因此说老师不可以批评教育学生呢?答案是否定的,理由有三:

其一,虽说每个人都有知错能改的愿望,但我想,改错的最快甚至最好的方式还是老师的批评。每一个做过学生的人都知道,学生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大多来源于老师,在学生眼中,老师就是圣人,每一个人心中都对其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敬畏感。也许得到老师的表扬是人生最美好的事;但受到老师中肯的批评也会成为一个人终生难忘的事,而这正是批评的意义之所在——因为有了难忘的记忆,老师的谆谆教诲才会一遍又一遍地在你的耳畔响起,不断地敦促你奋进、改过。

其二,批评教育学生是老师职责之所在。韩愈《师说》中说得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既是对老师工作的要求,也是对其作用的肯定。一个老师,眼看着自己的学生犯了错而无权利去批评教育,那要老师何用?也许,有人会说,老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让他自己去发现并改正自己的问题。可是,光引导学生就够了吗?不知世界上有几个人是单纯地引导出来的。孩子的心灵毕竟太过幼稚,有些问题不可能立刻想到,老师的批评教育固不可少。

其三,人们对老师批评教育学生的抨击完全是片面无根据的。有些人看问题只看一面,他们只看到老师对学生批评教育的某些负面影响,而没有看到批评教育的积极作用。其实,权衡利弊,对学生来说,老师批评教育学生比放任学生自流要强得多。

当然,凡事有度,教育批评也应考虑到学生的承受能力,量人而行,批评过度自然对学生心理会有一定影响,只要把握了度,批评教育就不失为教育的一大好方法。

综上所述,班主任批评教育学生并不为过。

(指导教师:罗建成)

【教师点评】

“批评教育不为过”,标题即道出全文中心论点,醒目警策。正文先就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引发的争论表明己见——讨论无聊,“班主任对学生批评教育是一个老师所应履行的职责,并不为过”。接下来紧紧扣住这一中心论点分层论述,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条分缕析,颇有见地。本文在语言表达上,凝练严谨,笔锋锐利,闪烁着思辨的光芒。在结构行文上,起承转合,思路明晰,显示出不俗的写作功底。

【核心亮点】

起承转合,论述严谨。

《“时评类”作文写作指导及训练[此文共5875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