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简-爱”为你整理了这篇市经信局(国资委)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规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市经信局(国资委)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规划
2020年,局党委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始终践行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做好“六稳”“六保”相关工作,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坚决把好国有资产监管关,着力实现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一、2020年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物资保障,全力打好疫情防控攻坚战。年初疫情初期,我局立即推动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全力保障省、市疫情防控物资需求。实行疫情防控物资管控期间,累计完成省调拨医用隔离服3万件、一次性防护口罩79万只;向本市累计投放一次性防护口罩1122.85万只。积极协调省直有关部门,向我市调入医用防护服820套、红外测温仪2台、红外热像仪3台、测温仪1200只、一次性防护口罩269.78万只。同时为保障食盐质量安全和市场稳定供应,储备了食盐2038吨。充足的物资保障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我市一次性口罩日产能363万只、日产量319.5万只。为加强我市疫情防控物资储备管理工作,我局会同市财政局、市卫健委组织成立了“淮南市疫情防控物资储备中心,确保关键时刻防疫物资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
(二)抓运行重监测,工业经济稳中向好。建立多部门的信息沟通渠道,用好企业云平台数据管理和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析预测模型,及时掌握企业运行动态,精准把握工业经济运行趋势,尽早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确保运行平稳。2020年1-11月份,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增速居全省第9位,较去年同期前进4位,预计全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左右。
(三)抓培育激活力,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培育规上工业企业。建立了规上工业企业培育库,加强调度和动态监测,及时跟踪帮扶。截至11月底,我市共有规上工业企业740户,预计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8户。自2018年实施规上工业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全市累计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23户,净增131户,同期净增数居全省第2位,规上企业总数在全省的排名由第14位提升至第11位。培育龙头骨干企业。聚焦优势产业集群,着力打造高端金属制造、陕汽及其配套、煤电固废综合利用等百亿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明确资金重点支持方向,积极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今年以来25户企业获市级专精特新认定、3户企业获得高成长型小微企业认定、3户企业在省专精特新版挂牌、2户企业获评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3户企业获得国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全市现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90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83家。
(四)抓项目增后劲,工业投资提质增效。狠抓项目谋划储备。全市投资呈现稳步转好形势,降幅逐步收窄,在全省位次逐步提升。1-11月份,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8%,居全省第3位,预计全年工业投资同比增长8%左右。编制了《淮南市2020年工业项目投资导向计划》,列入2020年工业项目投资导向计划的项目共327项,总投资1040亿元(其中纳入省工业项目投资导向计划253项,计划总投资138亿元)。目前,已实施亿元重点项目58个,超额完成省经信厅下达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55个的目标。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煤炭方面:张集矿、顾桥矿、潘三矿、丁集矿安全改建工程分别完成投资1.01亿元、1.69亿元、1.1亿元、1.72亿元。电力方面:潘集电厂开工建设。化工方面:安徽嘉玺新材料35万吨/年苯乙烯项目,已完成工程总量的90%,预计年底试生产。开工建设聚苯乙烯、特种功能塑料、蛇床子素等项目,共计完成投资5亿元。深化产业精准招商。开展招商引资活动12次,接待客商来淮5次,签约项目2个,分别为总投资5000万元的进口采煤机配件制造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光大环境修复项目。截至目前,全市与央企合作省考核四项指标中,新签约项目43.04亿元,完成全年任务数的63.67 %;新开工项目57.06亿元,完成全年任务数的61%;新竣工项目 58.89亿元,完成全年任务数的 102.41%;实际完成投资78.31亿元,完成全年任务数的 115.84%。
(五)抓创新促升级,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全市现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73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6家、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7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9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14家,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4家、市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10家,省级工业精品31个、市级工业精品23个,省级消费品工业“三品”示范企业4户。组织淮南宜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徽鑫宏机械有限公司举办“老刘头杯”包装设计专项赛和“鑫宏杯”工业设计专项赛。淮南宜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老刘头杯”包装设计专项赛荣获全省组织工作优秀奖。提升智能制造水平。现有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评定企业14家,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22个、市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11个,省级智能工厂3家,省级数字化车间12家。积极推动“企业登云”,新增云视讯登云企业115家。推进企业绿色发展。深入推进工业企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淘汰落后产能和打击取缔“地条钢”。全市共有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省级绿色工厂17家、市级绿色工厂17家。春升新能源入选2020年国家级绿色工厂名单,恒发新型建材和北新建材2家企业的产品入选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名单,华祥食品、徽之润和常力达3家企业入选2020年安徽省绿色工厂名单。加快5G相关产业发展。组织编制了《淮南市5G通信基站站址专项规划》《淮南市5G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支持5G发展若干政策》。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5G基站1185个,已开通使用5G基站1010个,建设进度位于全省第二位,预计年底前将完成1240个5G基站站址建设。在5G产业发展方面,涌现出蓝迅电子、蓝煜电子等5G射频器件企业;灰熊科技、贝可科技等新型显示企业;中电八所、文峰光缆等光缆光模块企业;科高、前景等新材料企业,形成较为全面的5G产业链。同时拥有璞华大数据、安能电子、福淮科技等5G应用企业,为开展5G+智慧医疗、5G+智能电网、5G+智慧矿山等特色应用奠定了基础。
(六)抓服务解难题,民营经济成效明显。截止2020年11月底,全市民营企业户数已达5.3万户,预计全年新增民营企业10000户以上,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达46%以上。创新助企服务机制。持续推进市领导联系帮扶百家重点民营企业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市领导累计走访民营企业409次,解决企业实际问题152个。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赴县区走访企业18次,对接企业147家,收集企业诉求135条,现场解决企业问题20条。办理企业诉求64件。召开中小企业政策新闻发布会,宣讲解读最新出台的中小企业政策。编制印发政策按图索骥“一码通”500份,全省民营经济(中小企业)政策汇编1000份,发放到各县区园区中小企业。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下达2019年支持制造强市建设若干政策兑现资金5235.06万元,共支持项目452个。开展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降费奖补,为全市7家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争取到2019年度工信部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降费奖补1006.23万元。申报2020年省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为全市36个项目争取省级资金1500余万元。狠抓企业减负工作。制定《淮南市关于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挂牌督办工作实施方案》,截至今年7月,全市无分歧欠款3.7亿元已全部偿还,国务院减负办在2020年全国减负政策宣传周对我市打赢清欠工作翻身仗进行了宣传。做好全市国有企业房租减免工作,免收租金2686.75万元,惠及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1317户。
(七)抓改革保稳定,国资监管逐步深化。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贯彻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制定了《淮南市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顺畅有效的工作机制。现已全部完成我市涉及的国有企业管理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任务。稳步推进产发集团、建发集团、华源置业有限公司公务用车改革,三家市属国有企业共取消公务用车19辆,节支率30%左右。完善国资监管制度。严格规范市属企业领导人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制定出台《淮南市市属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办法》,按照国家统计部门有关企业规模划型标准,合理确定不同规模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标准,增强管理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做好国有资产月度统计,开展市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严格审批市建发集团、市产发集团年度投融资计划。开展全省国资监管系统企业国有资本布局和产业链水平情况摸底调查。成立淮南市投融资工作领导小组,开展融资平台公司投资项目的监督检查。配合市财政局推进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工作。
(八)抓党建促全局,从严治党纵深发展。落实“一岗双责”,抓好法治政府建设。制定了局党委年度党建工作要点和党委中心组暨干部理论学习计划。加强党委落实意识形态工作领导责任,坚持把抓好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权作为党的建设重要基础,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局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坚决贯彻“三重一大”事项报告制度和集体决策制度,召开党委会34次,研究解决事项134个;局长办公会31次,研究解决事项116件。局党委书记、局长切实履行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及时组织传达学习中央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带头落实党委理论中心组学法制度,今年以来共开展党委中心组学习18次,重点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法典》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重要思想等重点内容。抓实党建工作。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效,规范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全部按期完成。做好“安徽党建e家”支部预警及亮牌工作。召开2020年党建工作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市经信局(国资委)基层党委书记抓党的建设述职评议会议。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生活会等制度,赴定点扶贫村毛集区焦岗村开展中国共产党建党99周年庆祝活动,党员的党性修养、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计划发展党员34人,已发展34人。抓严廉政建设。在全系统开展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活动。开好市经信局(国资委)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整改暨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把“学”和“改”贯穿始终,着力在侧重深化学习教育、强化思想武装、对照检视问题、推动整改落实、加强机制建设上下功夫。加强日常监督,紧盯主要节点、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在重要节假日开展专项检查。
二、存在问题
一是工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煤炭方面,全市煤炭产能趋于稳定,在缺少新增产能的情况下,难以拉动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电力方面,今年以来受疫情、灾情和市场需求减弱等情况影响,1-10月份全市发电量同比下降8.2%,电力行业增加值下降9.4%,电力负拉动的形势短期内难以改变。非煤电方面,受疫情、灾情和外部经济环境影响,全省停产半停产企业普遍增多,制造业增长较慢。1-10月份,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9%,低于全市规上工业增速1.3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效益下降,1-9月份,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3.1亿元,同比下降28.5%;亏损企业亏损额10.2亿元,同比增长17.4%。
二是投资项目数量下降。今年以来,受疫情和洪灾等外部影响,宏观经济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企业观望情绪增加,投资意愿减弱,普遍压缩投资保现金流,进而造成项目缓建或停建。今年我市亿元以上在库技改项目数为120个,较去年同期减少39个,项目总投资减少154.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减少30亿元。
三是民营经济含金量有待提高。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总量和占GDP的比重均在全省靠后位次,短时间内难以改变民营经济落后的局面。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中,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占比较大,分别为15.7%和28.97%,装备制造业企业仅占24.3%,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三、2021年工作谋划
2021年预期目标:工业增加值增长9%,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00户。
(一)加强运行监测,提升总量稳增长。千方百计稳住工业基本面,切实做到稳运行、稳投资、稳市场;加强对县区、园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要产品的监测分析,加强分类指导,密切跟踪协调,落实领导干部联系帮扶机制,积极协调解决企业诉求。开展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以工业投资带动经济发展,培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继续加大规上工业企业培育力度。
(二)推进项目建设,促进发展增动能。加快推进煤系固废综合利用、汽车装备制造、高端金属制造等百亿产业建设。扎实推进洛河电厂5号机升级改造、嘉玺聚苯乙烯建设项目、恒大新能源电池项目、潘集电厂一期等项目建设,加快中车瑞达淮南电机研发和生产、润业废钢回收利用等项目开工,开展平电四期、张集电厂超超临界燃煤发电等重大项目前期谋划工作。深化与央企、知名民企合作,推进签约项目早日落地、投产、见效。抓好项目谋划储备,着力谋划一批投资额度大,牵动力强的重大工业投资项目,重点引进一批填平补齐产业链的项目。
(三)培育市场主体,助推民营添活力。加快培育市场主体,支持民营企业围绕“互联网+制造”“龙头+配套”,推动民营企业走专精特新、创新驱动、开放合作之路。坚持梯次培育,积极培育成长型小微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进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引导初创企业集聚发展;推进全市产业集群专业镇提质创牌,激发产业集群发展新活力。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建立健全民营经济发展调度、督查、考核等工作机制。
(四)优化产业层次,推动升级促转型。开展“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促进全市工业结构全面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引导企业建立研发平台,鼓励开发新产品,积极培育企业技术中心和工业精品。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切实提高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引导企业积极参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水平。积极培育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试点企业,推动工业互联网在先进制造业的示范应用,选择一批重点行业,开展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智能化产品的培育建设工作。加快推进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和引进5G产业链企业,积极推动5G在各行业各领域的融合应用创新,加快5G应用推广。积极推进蓝讯电子5G通信中自适应MIMO基站天线项目、LTCC封装滤波器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蓝煜电子5G移动通信基站天馈系统、移动通信基站天线智能巡检项目,文峰航天线缆5G数字光收发模块等项目加快建设。开展节能环保“五个一百”提升行动,推进绿色制造;深化资源综合利用,提升工业能源利用效率。
(五)实施暖企行动,精准帮扶助发展。深化“四送一服”双千工程,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大制造强市建设力度,积极争取制造强省建设资金支持,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落实减负各项政策,加大降成本减轻实体经济企业负担政策督查力度,继续做好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组织参加各类会展,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开展各类招聘活动,为企业解决用工问题;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领军人才培训,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强化民爆、船舶、非煤矿山、铁路道口等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扎实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确保监管领域安全稳定。
(六)深化国企改革,突出关键强监管。继续落实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推进职能转变,进一步调整、精简、优化监管职能,提高国有资本运行效率。稳妥推进下属事业单位改制工作。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做好国有资产统计和国有产权登记,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做好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将尚未实行社会化管理的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移交街道和社区实行社会化管理。做好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和市属企业领导班子发展考核工作。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