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第一集观后感

时间:2024-12-26 19:39:04
《觉醒年代》第一集观后感[此文共860字]

《觉醒年代》自2月播放以来,一直都有关注,也从头到尾认真看完了整部剧集。自觉对那段历史有了很大程度的了解,殊不知仍是浮于表面,深感惭愧。今天再观看此剧,再次被触动,内心深处某些东西好像一下子被点燃了。屏幕上,我看到了蓬勃朝气,看到了谦谦君子。一句句先生,是尊师重道向往真理的理解;一次次握紧双拳,是对黑暗思想和时任政府的愤慨;一场场慷慨激昂的演讲,是启发民智的叩门砖。

视线拉回100多年前,满目苍夷,民不聊生,破败的国,贫穷的家。“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舟”。深受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面临亡国之危难,一批批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蹈锋饮血,意救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那是中国历史的黑暗时代,也是孕育新中国最阳光最活力四射的时代。

在日本早稻田大学,陈独秀结识青年学生李大钊。因为二次革命的失败,陈独秀对政府丧失希望,认为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在于普罗大众的民智未开,思想落后。他毅然回到中国,探索国家新出路征途。他提出“二十年不谈政治”,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创办“新青年”,掀起现代中国思想启蒙的新文化运动,唤醒了东方这头沉睡的巨狮。

剧中李大钊替陈独秀解困后,请教关于其发表的《爱国心与自觉心》,“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国人无自觉心者,其国必殆。二者俱无,国必不国。”提到爱国要有立场,爱国不是空喊口号,爱国不光是感性的,发心的,它还是真理的,实践的。青年人更要把“爱国”二字镌刻在心间,流淌于血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祖国培养下历练,在立誓报国中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的经典,意思就是告诉青年人要正确处理“大我”与“小我”的关系,要把个人命运同家国命运紧紧相连,要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短短的第一集,看着陈独秀、李大钊、易白沙、郭心刚···、陈延年、陈乔年·……这些人物事迹,就像翻看一页页历史书,每一个人都不是无名之辈,每一个人都了不起,忠于人民,热爱国家,追求真理。《觉醒年代》,重现的是历史,觉醒的是灵魂。在网络上读到这样一句段话,我觉得很契合地表达整部剧的中心思想:“先辈在看不见曙光的道路上摸索前进,寻找一剂良方救国。他们明知可能看不见新中国太阳的升起。吾辈使命只是为后人铺路搭桥,也仍坚定着信仰,将历史的车轮往前推,为那毫米,在荆棘中前行,九死而不悔“

以上是观看《觉醒年代》有感。

《《觉醒年代》第一集观后感[此文共86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